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一十四章 死守晋阳(新增示意图)

“共军此次不过是趁我不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罢了,现我军主力已至,援军不日必将抵达,届时三面合围,定能将此僚斩于马下!”

10月20日,距离战争爆发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阎西山这个晋阳绥靖公署主任,晋军的实际掌控者,晋省小霸王,在经历了二十多天的煎熬之后,终于自觉可以松下一口气来。

晋阳指挥部内,面对自家的一众将领,阎西山的信心渐渐开始恢复,甚至还有精力给手下们股起劲来,而他的身后便是一张晋省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点和箭头,则象征着此时交战双方的局势。

在阎西山眼中,在场的不少将领都是他的五台老乡,能力如何暂且不提,反正端得一个忠心耿耿,包括晋军内部也大多是本地兵,别的不敢说,起码守成还是没问题的。

严格来讲,阎主任的信心倒也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在过去这个月的交战中,虽然直接丢掉了半个晋省,但晋军并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除去一直驻防在各县的二三线部队以及保安纵队,被共军快速歼灭掉了一部分之外,晋军核心主力的损失其实并没有多少。

至于原因嘛,当然就是阎老西的小心思了,此部萌芽于辛亥革命,发轫于北洋时期,至30年常冯阎中原大战前达到顶峰,一直到中原大战冯阎失利后,晋绥军的实力、地位方才大幅下降,但仍然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建制。

如今整个晋军总计四路纵队,7万有余的兵力也算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势力,可其中整整三个纵队都被阎西山调动了晋北,美其名曰提防日本人,实际什么想法大家都能看得出来。

但这么做的结果自然就是晋南空虚了,按照一般情况而言,晋南本身就占据着黄河天险,对岸不是东北军就是果军,最近的共军要么就在陕北,要么还远在秦岭南侧。

所以在与果党达成默契之后,除了在晋西黄河沿线的吕梁地区设防之外,阎西山确实从没考虑过,要在南边提防敌军的突袭。

毕竟就先前的局势,无论谁当家,都不会想到土共的出兵会如此之快,而且还偏偏从最不可能的晋南下手。

9月18号张汉卿通电之后,阎西山当即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同时认定在失去东北军的压制之后,陕北共军无疑拥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所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下令晋西的孙楚第四纵队严加防范。

孙楚所部作为晋军的绝对嫡系,占据了两个师加三个旅的编制,兵力最为雄厚,紧随其后的第二纵队只有两个师,第一纵队甚至就一个师,由此可见阎西山对于陕北红军的忌惮,属实吃亏吃得长记性了。

为了构建晋陕交界的防线,孙楚以黄河为依托,沿兴县至吉县依地势起伏构筑土城,并在冲要地段增设碉堡,可谓是下了一番死力气。

按照孙楚向晋阳提交的报告,这些碉堡线前配置了一至三米宽、深约三米的外壕,交通要隘更是专门架设了铁丝网和鹿砦,以增强防御效果。

甚至就在前不久,根据阎西山从金陵那边获得的二手资料,孙楚又刚刚对堡垒线进行了一番改番进,保证两堡之间的火力可以相互交叉,堡内又重新构筑了掩体和多层射击设备,并在顶端设立瞭望台。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晋军共计修筑碉堡和暗堡一千余个,每碉驻兵一班或两班,所有重要渡口也派驻了部队,同时还组织了自卫团等地方武装,配合正规军划分了六大防区,突出一个严防死守。

而阎西山也没有亏着这一大片的防共前沿阵地,从32年底开始就一直向晋西供应了大量的弹药、粮食,为的就是以静制动,防止陕北红军再次渡河。

只是这样的防线既挡不住历史上的红军东征,也挡不住上回红五军团的突击,自然更没法对刘之丹的红二十六军造成多大威胁。

顺道一提,自穆虎三率领红二十五军两个师,以及跟随中央北上的红十三军(凝都起义部队改编)前往晋察冀开辟新根据地之后,剩下的刘之丹第三师又和北上的徐海冬部合并,成立了全新的红二十六军,随即便挫败了东北军的进剿。

面对去年共军在陕北的赫赫武功,阎老西听了只想落泪,他本以为共军主力已经转到晋冀边界,黄河沿线可以稍稍放松一些,谁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简直没天理了。

所以手中牌面不多的阎西山,还真不敢随便小瞧了黄河对面的陕北共军,哪怕他知道更远处的秦岭南麓还有更加可怕的敌人,可大敌当前哪里能够想那么多。

问题是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土共的抗日宣言发表之后,红二十六军也的确如晋军推测的那般在黄河对岸集结并开始多番试探,一度牵扯了阎西山的大半精力,甚至还有个别将领提议将晋北防线的主力调回来作为预备队,以防不测。

但还没等晋军做出反应,就传来了共军占领风陵渡的消息,随即不到一天的功夫运城失守,一周后临汾陷落,简直是摧枯拉朽,好不热闹。

一直了现在,不只是运临盆地没有守住,就连原本以为固若金汤的晋西防线,也成了四处漏风的筛子。

红二十六军突破晋军第四纵队之后,就直接分散到了整个吕梁山区,根本没给孙楚任何下手的机会,顺便还反过来牵制住了这支晋军的嫡系主力。

而当中央红军进入晋阳盆地以后,面对卧榻之侧蠢蠢欲动的庞大敌军,阎西山也知道已是危急存亡之秋,生怕共军一个突袭就杀进了他的老巢,所以从10月初开始,就加紧对沿线进行封锁并实施防御准备。

现在晋北的主力已经被调了回来,除去在吕梁山区被拖住的第四纵队之外,晋军大半的部队都集中到了晋阳防线。

而根据10月20号晋军的高层会议也可以看出,阎锡山已经基本放弃了南同蒲沿线,决定将战线后移到晋中一带,等于缩短了防线然后以优势兵力据守,等待援军的到来,那么援军又从何而来,所谓的三面合围又怎样实现呢。

北面,绥远傅作毅的一个师加上华北宋哲原、韩复渠派过来的三个旅,正由平绥线转北同蒲线,大约还有五日便可抵达晋阳。

东面,果军陈诚率领的三个嫡系师总计六万余人,正沿平汉线、正太线源源不断地赶来,如今已有先头部队到达晋阳东南的榆次县。

南面,原本的果党潼关防线被大幅加强,由何应沁亲自指挥,兵力已经由上个月的不到八千一路飙升至五万。

至于更远处的豫西南、川北、陇东等地,原本被下令死守的果党驻军,也收到了加强袭扰的指示,似乎打算来一招围魏救赵,迫使红军回援。

不过一个小小的晋省战事,就调动了国内一大半的军阀,可谓是风云际会,整个晋省都乱成了一锅粥。

真要说起来,过去这些年里,阎老西一直都把晋省视为任何势力不得进入的私人巢穴,共军不行,遭殃军也不行,至于被他赶去绥远的傅作毅,以及原本只是冯遇祥手下的宋、韩之流,他更是从没看得起过。

但在晋军被共军揍得晕头转向时,为了保住自己在山西的统治,阎锡山也不得不痛下决心,厚着脸皮向各方求援了,即便引狼入室也在所不惜。

如果是在半年之前,这一请求绝对是正中常委员长之下怀,毕竟他之前想进还进不去呢,晋省的小米常凯申可是垂涎已久咯。

可惜果府为了这次长江以南的大围剿已经倾尽全力,为了保住好不容易获得的胜利果实,常凯申还真不敢把前线主力调回去,只能出动后方鄂、豫、皖、苏一带的预备队。

但即便如此,果军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不耽误南方围剿的情况下,光是预备队也能出动十余万人。

如此一来,此时红军在晋省需要面对的敌人已经逼近了20万众,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甚至华北驻屯军的梅津美治郎阁下还专门给阎西山发报,称赞其不愧为防共先锋,并承诺将为晋军提供数量可观的武器弹药。

若有需要,日本还可以从后方调来日本技师和现成的原材料,就地在晋阳生产以保证前线的及时供应,如此更是让阎西山欣喜若狂,就差没有高喊“山川异域,日月同天”了。

要知道,晋阳本身就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兵工厂,在中原大战之前,这里的月产量甚至达到了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冲锋枪900支,炮弹1.5万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

虽然中原大战后晋阳兵工厂的规模锐减,但若是有了日本人倾尽全力支援,把什么零件都加工好了运过来,那么这边的组装线一个月生产两千支步枪,百万发子弹,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日本人也确实一口唾沫一个钉,一周前他们就紧急从关东军调拨了一批武器弹药运抵北平,如今已经送到了晋阳,正是受到了这份前所未有的援助,阎西山才有信心在部下面前夸下海口。

兵力雄厚,补给不缺,在反动派们空前的大联合之下,这场仗似乎还真有一直耗下去的架势,联军的所有人都渴望看到共军兵败的下场。

再进一步,土共10月中旬连续两周在晋中战线上表露出的迟缓,似乎给了阎西山等人共军已然力竭的错觉。

甚至到了10月26日,在看到共军从晋阳撤退一路逃至汾阳之后,联军一方更是信心倍增,甚至开始筹划反攻围剿事宜起来,为此各方之间还没少为了争夺利益而争吵。

但错觉终究只是错觉,哪怕兵力不到敌军的一半,这时的红军依旧满怀着胜利的决心,撤退不过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而已。

这次投入晋省战场的红军被编组成北上抗日纵队,如今正分为左、中、右三路,由中央红军、陕北红军、鄂豫陕红军三方面组成,王凯总司令亲自指挥。

与对手不同,红军一方兵力虽少,可指挥起来却如臂驱使,所有部队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战胜敌人。

实际作战中,左路以陕北的红二十六军为主,中央红军在抵达晋南南郊之后,便分出两个师转向西面与之汇合,从10月上旬开始的半个多月里,孙楚的第四纵队都不知道自家已经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局势。

至于右路则是鄂豫陕根据地派出的两个师,其实这也算是中央红军的一个分支,因为鄂豫陕所处的安康、商雒本身就能算作中央苏区的一部分,虽然成立不过两年,但依靠与汉中的联络,战斗力丝毫不逊色其他兄弟部队。

同理,在右路军取得长治盆地之后,王老总也派出了三个师近两万人往东南方向移动,最终于10月底与其成功会师。

换而言之,就在阎西山大为惊恐,迅速调集手中机动部队甚至总预备队构建晋阳防线时,他所畏惧的敌人其实早就在虚张声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已。

菜做好了才能上桌,从11月2号开始,短短一周之内,红军先在左路发动了极其猛烈的攻势,连续击败晋军第四纵队各部,依次于吕梁东北、东南地区歼灭其第71师、第72师,俘虏敌72师长陈长捷,随后,晋军其余部队均闻风丧胆一退千里。

这算是红军今年头一回和晋军主力进行大规模交战,从此战中也能看出阎老西的这点部队,战斗力还是相对较弱的。

正经的晋军嫡系,数万人马,居然被1万多不到两万的红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生生把晋阳西侧漏成了一个大窟窿。

听闻战败的消息之后,阎西山不得不重新抽调了手下的第六十九师杨澄源部进入西面山区驻防。

好在此时大批的增援部队已经抵达晋阳,他手中的兵力倒是不缺,只是在指挥上联军已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同派系各执一词自行其是,所谓的联军实际就是个临时拼凑的散装集团罢了。

从地图上看,阎西山好不容易把傅、宋、韩三方拉拢过来,而陈诚的果军则以正太线为依托,在榆次一带构建工事,再加上西南以汾阳为中心分布的红军,三方势力恰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从某个角度来说,三角形恰恰就是最稳定的形状,在共军显露颓势的情况下,反倒是阎西山与果党之间爆发了不小的冲突。

陈诚奉常凯申之命,自然打的一手好算盘,他都已经带兵进入晋中了,那么肯定没有就此离开的打算。

而阎西山又一直将晋省视为自家禁脔,之前为了保命或许还能容忍果军的嚣张气焰,眼下有了胜利的希望后,心里头的算盘也跟着哗啦哗啦地打了起来。

可惜红军没有给他们太多争吵的机会,11月10日,就在左路军吕梁战役刚刚完成扫尾后不久,右路军一支先锋纵队共1万8千人北上阳泉,切断了果军后路。

听闻后路被断的陈诚自然是怒不可遏,要知道他此时和阎西山的关系可是僵到了极点,他驻扎在榆次一带的三个师没法从隔壁的晋阳获得一粒粮食一颗子弹,所有的补给都依赖后方筹集,再通过正太线运过来。

这种舍近求远的情况也就他们这群军阀能够做得出来了,在与红军作战期间还敢如此放纵,实在是浪过头了。

11月15日,起兵回援的果军与红军在正太铁路沿线爆发了两场极其激烈的战斗。

要说陈诚的土木系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红军不到两万人与其4万多人马在此展开厮杀,双方均有较大伤亡,因为先期抵达的红军先锋队携带的弹药补给不足,这几次战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但能够在劳师远征的情况下达到这个结果也已经足够了,随着长治一带后续部队的赶来,红军牢牢地卡住了敌人东窜的路线。

哪怕另一头果党放在冀省的后备部队也闻讯赶来,但一直到11月底,果军两头始终未能汇合,反倒是陈诚的后勤补给已然开始枯竭起来。

不得已,常凯申亲自给日本人发电,要求对方想办法为果军提供物资,最后压到阎西山这边,老西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拿出了一批粮草和弹药。

只是没等陈诚稍微松下口气,另一头的晋阳又遇到了问题,红军左路军东出吕梁山,一路向东北方向斜插至晋阳以北的忻县。

虽然这支先头部队最后没有占据忻县县城,但还是成功切断了同蒲路北段,这也就意味整个联军的后勤线已经全部丢失,剩下的那点山间公路运量,根本不足以满足其长期防御战的需求。

面对如此困兽之局,阎西山好歹保持了基本的冷静,没有惊慌失措到把手中兵力分散出去疏通线路,而是凭借着自己多年以来积攒的威望,继续维持这晋阳防线,大有就此死守的架势。

战争,由此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战事示意图+红军后勤线示意图,点击#号可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