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游戏 > 买活 > 第434章 兄弟父子相会

大草原上, 没有成形的市镇,对于地名的描述也十分的飘忽,人们定位一个地方,不是靠地名, 而是靠时间, 譬如说, 从希拉穆仁草原的王帐,到延绥镇, 快马也要走七天,若是驾着马车慢慢的走,那就要十天半个月的——

在这样的地方, 向导要比关内重要得多,汉人所在的关内, 驿站连着驿站, 而且是有路可走的, 只要在岔路口问问人就行了,可在草原之上,走到哪里都是路,也就走到哪里都没有路了。

一个懂得观察星象, 分辨地形, 记得方向的老向导, 哪怕是老得干不动活了, 地位也比年轻的壮汉要来得高。满都拉图自己就是很好的向导, 和巴音一家相会之后, 他对于方向也就更明确了,他们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又走了两天,这一天再走到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 便见到了远方星星点点的帐篷顶,灰白色的格日几乎连成了海——格日是鞑靼人对于所有帐篷的叫法,只有外族人才叫‘穹庐’、‘毡包’的。

“喝!这可赶得上察汉浩特的那达慕了!”虽然他也听巴音说过了现在边市的规模,但满都拉图也吃惊地叫喊了起来,“这和我上回来时,可大不一样了!”

“规模至少是上回造访时的十倍!”

毕力格很有把握地说,又指点着说出了自己的观察所得,“围栏方向,是延绥镇的方向,那里的边界线从定下来就没动过,帐篷都是往草原这里铺过来的,你们看,已经越过了那条枯荣线,很多帐篷都扎在长草的地方了!”

确实如此,这就足以说明边市的规模扩大了多少了——草原是没有一条明确的边线的,并不是说,跨过这条线,突然间就是极其丰茂的水草了。从草原到延绥镇这里,草是逐渐稀疏的,地也更加坚硬,石头越来越多,虽然还有草,但这里一从、那里一从,很难连成片。这是因为关内的汉人百姓常年在这里活动,再加上气候的变化……总之,汉人定居久了的地方,城镇往外的土地,草就长得不太好,这也是事实。又或者说,一个地方只有不怎么长草了,牧民才会感到没有和汉人去争夺的必要。

这样半是荒漠,半是草原的地方,放牧时是没有必要过来的,但在夏天时却很适合扎帐篷——那些草长得好的地方,土地本来就湿软,夏天雨水一多,那就是一脚一个烂泥坑,这种时候,牧民会直接住在有篷子的车里,不把毡包搬下车了,但集市这样搞可不舒服,在坚硬干燥的土地上扎营,肯定更便利一些。

因此,边市最开始,肯定是在较坚硬的荒漠土地上开张的,帐篷也都会尽量扎在硬地上,但现在,这星星点点的帐篷群,已经蔓延到了满目绿意的水草原上,车队经过时,也可以看到,很多牧民都直接住在蓬车上,没有给自己费事搭毡包。即便有毡包,也多是不大,至少都是一辆车能装得下的规模。

——“这么小啊!”满都拉图不知道的是,当巴图尔返回云县,把他拍摄到的草原风光呈现给谢双瑶看时,这个现在封号已经长到必须分段的统治者,曾多少有些吃惊地这么评价,“我印象中毡包都很大的,至少能容纳个二十几人什么的。”

这样的毡包当然也有,但此时,一般的牧民家庭,更多的还是以这样的小毡包进行组合,大小以一二辆车子能拉着走最合适,因为大毡包的搭建至少需要五六个汉子一起动手,女眷能帮的忙不多——确实是力气活。像是那日松一家那样,能有一个容纳商队的大毡包的,那就说明他们家以前日子过得很好,人口多,现在虽然被排挤了,但还保留了前些年积攒下来的家产,而他们每一次腾换地方时,都需要朋友特意来拜访,帮助他们搭好这个毡包。

边市这里,大多都是一个家庭出一个人,大家招呼着集合起来,往这里来做买卖的,他

们带的车肯定尽量是要拉货,有时候连毡包都不带,所以,也还可以看到,边市往西有很多篷车。

往北延伸出去的荒漠上,也有很多半人高的低矮帐篷,外头围着一圈空荡荡的板车,还有马儿们被拴在一起——这是卖了羊毛,还没来得及买货物,而这些人,因为篷车不如板车好装,就连篷车也不带了,只带了收起来不占地方的帐篷。这是草原晚上太冷,必须要有个挡风的东西,不然,恐怕有些彪汉子连帐篷都不会带呢!当然,又或者这家人本来就穷,连篷车都没有,走到哪里都只睡帐篷。

满都拉图这一行人,气派当然又和平常不同了,他们也带了小毡包、帐篷:满都拉图在路上睡毡包车,骑兵们睡帐篷,而到了边市,他们就要支起大格日来了——也就是谢六姐印象中那种到处悬挂装饰,铺着彩色毡毯,可以容纳四五十人甚至是上百人,气气派派的大穹庐。这种大格日只要支起三四个,就可以容纳他们所有人,至于满都拉图,他自己住一个较大的毡包,这也是主子应有的气派。服侍他的奴隶,若是得他的欢心,就可以睡在小毡包里靠门口的地方。

“看,主子,汉人已经在这里盖起房子来了。”

毕力格眼尖地指点了起来:确实,在边市的中间地带,已经有了一栋又一栋的‘拜形’(土房),竟还有两层小楼,而且是平顶的,建筑和延绥镇里的完全不像。很多骑士都感兴趣地打量了过去,草原上习惯了低矮辽阔的视野,哪怕是两层小楼也是很难得的。

大队人马造访,边市当然也不可能毫无反应,远远地已经有一队骑士奔驰了出来,其中领头的鞑靼人,长相特异,双眼湛蓝,满都拉图一见就满脸放光,“可敬的巴图尔!”

“尊贵的满都拉图!”

两个骑士跳下马,大笑着抱在一起,捶打着对方的肩膀,“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我把我的好兄弟给盼来了!我几乎认不出你了,满都拉图,你简直换了个人!”

“正是适合相会的好日子,对你的思念让我动身东来——我的病已经全好了!巴图尔,多亏了你的指点,否则我现在说不定已经长眠!”

虽然巴图尔曾算是这片草原上值得一提的人物,但贵族们都知道,一个蓝眼睛的孛儿只斤,是不配掌管这样大的丰饶草原的,真正能和仁钦台吉掰腕子的,是巴图尔的嫡出兄长们,既然他们都死在了白灾里,那么仁钦台吉也并不会忌讳巴图尔前任台吉之子的身份,反而对他相当的照应,就如同巴图尔也不会记恨仁钦台吉一样,鞑靼人的思维方式,和汉人不是那么的相似。

满都拉图和巴图尔从小相识,十分熟悉,虽然不算是安答那样亲密的兄弟,但关系也一向良好,他之所以来到边市求医,就是巴图尔上回去王帐求医时,给满都拉图的建议。满都拉图犹豫了三个月,还是动身前来,所以他确实要感谢巴图尔,“我给你带来了贵重的礼物——”

车队后方,已经有一个小孩策马跑了上来,“额祈葛!”

“我的好宝珠!”

巴图尔大喜过望,立刻把孩子从马上抱下来,“长这么高了!你妹妹呢?”

“妹妹还跟着额赫,额赫说,我来了边市找你,如果你和后娘还待我好,我再派人去接妹妹!”

“哪来的后娘啊,哈哈哈哈!”

巴图尔的儿子九岁大,虎头虎脑的,双眼也是隐隐发蓝,但长相中鞑靼人的味道更重些——个子像父亲,九岁已经十分高挑,他的马上功夫也已非常娴熟了,满都拉图欣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是个小勇士!离开亲人走了一千里,独个儿睡小帐篷,一次也没有哭!”

“是我的好儿子!”

这份厚礼确实让巴图尔笑得合不

拢嘴了,“好兄弟,你送我这样的厚礼,我该如何报答你呢?”

“我们的情谊如山高,不用计算得这样清楚!”

这是实话,边市的扩张,虽然动摇了仁钦台吉在草原上的权威,但这也不影响满都拉图和巴图尔的关系——鞑靼人的亲缘联系远没有那么紧密,满都拉图也不觉得自己就一定是将来的台吉了,鞑靼人的继承办法和汉人不同,仁钦台吉的幼子,按照传统来说还更占据优势。满都拉图心里未必没有一点自己的小算盘,他特别积极地带人前来边市贸易,可以说是释放了友好的信号,当然,这也得看边市、巴图尔,是如何回报他的善意的。

边市的礼遇让人满意,他们放开了原本围在一起的栅栏,把仓库边上早准备好的一块空地,留给了满都拉图一行人进驻,这份诚意就让人点头了,也可以看得出边市这里考虑的缜密。骑士们没什么好不满意的,纷纷咧开嘴卸车,和自发涌来帮忙的牧民们寒暄着,顺带寻找自家的亲戚,“希拉穆仁西面,三棵树下的阿吉泰来了没有?他是我的奶哥哥!”

满都拉图当然不必亲自做这些事了,他留下心腹照看,自己带着毕力格,和巴图尔一起在边市里逛荡了起来,不住口的称赞,“好,好,巴图尔,这个边市让我喜欢,是我们鞑靼人做主的地方。”

他倒不是要否认买活军的意思,而是夸奖着此处做主的是巴图尔,有一个会说鞑靼话,知道鞑靼规矩、礼节的管事在,双方就很好沟通,说起话来也叫人心底舒坦。自己的善意有回报,对方的感激也看得分明,与和汉人之间的沟通截然不同,汉人的臭规矩多,说话也弯弯绕绕的,鞑靼人往往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耗在猜测上的精力多,叫人心里很不快乐。

“仰仗六姐菩萨的关照,边市这里越来越繁华了——我也快一年没来了,变化很大,这里越来越像个那达慕了,下午还有人摔跤呢!现在你们的人来了,摔跤场有热闹瞧喽!”

“真的吗!”满都拉图大喜,鞑靼人就没有不爱摔跤的,“好哇,好哇,我倒要看看如今这里来了多少勇士——说到勇士,巴图尔——”

他正想说从巴音那里得到的消息,也就是和马贼有关的事情,但眼睛一溜,就看到了街道两旁,那木头房子的店铺里摆着的一排排东西,禁不住就问了起来,“嗯?这个白白的东西,这是什么?是奶豆腐吗?我看着不像!”

“这些全是关内的好东西,现在边市繁盛,那些商队啊,什么都带来了一点。就连大米、糯米,都比从前多了。”

巴图尔也是会心一笑,冲跟在他们身后的儿子招了招手,“山丹夫,过来,想尝尝黄米凉糕吗?”

这家店铺似乎是小食铺,也就是说,除了大宗的商品出售之外,他们也卖小吃,恰好就是卖这些商品做成的好东西。在店铺一侧,可以看到一个长条的玻璃柜台,里面放了一碟一碟的食物,所谓的黄米凉糕就正在其中,用的倒是鞑靼人很熟悉的糜子,上头浇了透明的糖稀——虽然也是用糜子做的,但这样的好东西,草原上根本见都没有见过。

山丹夫抽着鼻子,从进边市开始,他的口水就已经吸不住了:边市这条街上,虽然有常见的牛马腥臊味道,但也有各式各样食物的香味,山丹夫虽然没有吃过,但是他闻得出好呀!

“想!”在父亲面前没什么好客气的,他响亮地回答。

店家立刻机灵地送来了一个碟子,巴图尔和他说了几句汉话,取来银叉子,把一块淋着糖稀的凉糕塞到山丹夫口中,“好吃吗!”

山丹夫瞪大眼,拼命地咀嚼起来了,望着父亲用力点头,满都拉图妒忌地看着他,自己的喉咙也微微动了一下:他就是爱吃甜食,可惜……

我——我不吃,我不敢吃。”见巴图尔看向自己,他连忙退了一步,摇了摇头,“我答应了医生,从此再不吃甜食的,马上就要见到他了,我不能违约。”

“那么你们一人一块,算在我头上!”巴图尔也不相劝,便立刻招呼起了几个随从,这让满都拉图不免有些幽怨了:派人跑了几千里,到布里亚特去,把你上回没找到的亲人带回来了,就这样回报你的恩人?本来是不能吃的,但你要是多劝几句,看在你的面子上,没准也就勉为其难地尝一块了呢?反正,虽然答应了买活军的医生不吃甜食,但你巴图尔现在不也是买活军的人吗,你的建议也是买活军的建议啊……

刚泛起来的伤心,又很快被巴图尔给打破了,他接着就对满都拉图说,“黄米凉糕浇了许多糖,我不勉强你,满都拉图,你来看看,这年糕的模样多么洁白,多么惹人喜爱,要不,让他们给你烤一块?我们只稍微洒一点儿白糖……”大草原上, 没有成形的市镇,对于地名的描述也十分的飘忽,人们定位一个地方,不是靠地名, 而是靠时间, 譬如说, 从希拉穆仁草原的王帐,到延绥镇, 快马也要走七天,若是驾着马车慢慢的走,那就要十天半个月的——

在这样的地方, 向导要比关内重要得多,汉人所在的关内, 驿站连着驿站, 而且是有路可走的, 只要在岔路口问问人就行了,可在草原之上,走到哪里都是路,也就走到哪里都没有路了。

一个懂得观察星象, 分辨地形, 记得方向的老向导, 哪怕是老得干不动活了, 地位也比年轻的壮汉要来得高。满都拉图自己就是很好的向导, 和巴音一家相会之后, 他对于方向也就更明确了,他们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又走了两天,这一天再走到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 便见到了远方星星点点的帐篷顶,灰白色的格日几乎连成了海——格日是鞑靼人对于所有帐篷的叫法,只有外族人才叫‘穹庐’、‘毡包’的。

“喝!这可赶得上察汉浩特的那达慕了!”虽然他也听巴音说过了现在边市的规模,但满都拉图也吃惊地叫喊了起来,“这和我上回来时,可大不一样了!”

“规模至少是上回造访时的十倍!”

毕力格很有把握地说,又指点着说出了自己的观察所得,“围栏方向,是延绥镇的方向,那里的边界线从定下来就没动过,帐篷都是往草原这里铺过来的,你们看,已经越过了那条枯荣线,很多帐篷都扎在长草的地方了!”

确实如此,这就足以说明边市的规模扩大了多少了——草原是没有一条明确的边线的,并不是说,跨过这条线,突然间就是极其丰茂的水草了。从草原到延绥镇这里,草是逐渐稀疏的,地也更加坚硬,石头越来越多,虽然还有草,但这里一从、那里一从,很难连成片。这是因为关内的汉人百姓常年在这里活动,再加上气候的变化……总之,汉人定居久了的地方,城镇往外的土地,草就长得不太好,这也是事实。又或者说,一个地方只有不怎么长草了,牧民才会感到没有和汉人去争夺的必要。

这样半是荒漠,半是草原的地方,放牧时是没有必要过来的,但在夏天时却很适合扎帐篷——那些草长得好的地方,土地本来就湿软,夏天雨水一多,那就是一脚一个烂泥坑,这种时候,牧民会直接住在有篷子的车里,不把毡包搬下车了,但集市这样搞可不舒服,在坚硬干燥的土地上扎营,肯定更便利一些。

因此,边市最开始,肯定是在较坚硬的荒漠土地上开张的,帐篷也都会尽量扎在硬地上,但现在,这星星点点的帐篷群,已经蔓延到了满目绿意的水草原上,车队经过时,也可以看到,很多牧民都直接住在蓬车上,没有给自己费事搭毡包。即便有毡包,也多是不大,至少都是一辆车能装得下的规模。

——“这么小啊!”满都拉图不知道的是,当巴图尔返回云县,把他拍摄到的草原风光呈现给谢双瑶看时,这个现在封号已经长到必须分段的统治者,曾多少有些吃惊地这么评价,“我印象中毡包都很大的,至少能容纳个二十几人什么的。”

这样的毡包当然也有,但此时,一般的牧民家庭,更多的还是以这样的小毡包进行组合,大小以一二辆车子能拉着走最合适,因为大毡包的搭建至少需要五六个汉子一起动手,女眷能帮的忙不多——确实是力气活。像是那日松一家那样,能有一个容纳商队的大毡包的,那就说明他们家以前日子过得很好,人口多,现在虽然被排挤了,但还保留了前些年积攒下来的家产,而他们每一次腾换地方时,都需要朋友特意来拜访,帮助他们搭好这个毡包。

边市这里,大多都是一个家庭出一个人,大家招呼着集合起来,往这里来做买卖的,他们带的车肯定尽量是要拉货,有时候连毡包都不带,所以,也还可以看到,边市往西有很多篷车。

往北延伸出去的荒漠上,也有很多半人高的低矮帐篷,外头围着一圈空荡荡的板车,还有马儿们被拴在一起——这是卖了羊毛,还没来得及买货物,而这些人,因为篷车不如板车好装,就连篷车也不带了,只带了收起来不占地方的帐篷。这是草原晚上太冷,必须要有个挡风的东西,不然,恐怕有些彪汉子连帐篷都不会带呢!当然,又或者这家人本来就穷,连篷车都没有,走到哪里都只睡帐篷。

满都拉图这一行人,气派当然又和平常不同了,他们也带了小毡包、帐篷:满都拉图在路上睡毡包车,骑兵们睡帐篷,而到了边市,他们就要支起大格日来了——也就是谢六姐印象中那种到处悬挂装饰,铺着彩色毡毯,可以容纳四五十人甚至是上百人,气气派派的大穹庐。这种大格日只要支起三四个,就可以容纳他们所有人,至于满都拉图,他自己住一个较大的毡包,这也是主子应有的气派。服侍他的奴隶,若是得他的欢心,就可以睡在小毡包里靠门口的地方。

“看,主子,汉人已经在这里盖起房子来了。”

毕力格眼尖地指点了起来:确实,在边市的中间地带,已经有了一栋又一栋的‘拜形’(土房),竟还有两层小楼,而且是平顶的,建筑和延绥镇里的完全不像。很多骑士都感兴趣地打量了过去,草原上习惯了低矮辽阔的视野,哪怕是两层小楼也是很难得的。

大队人马造访,边市当然也不可能毫无反应,远远地已经有一队骑士奔驰了出来,其中领头的鞑靼人,长相特异,双眼湛蓝,满都拉图一见就满脸放光,“可敬的巴图尔!”

“尊贵的满都拉图!”

两个骑士跳下马,大笑着抱在一起,捶打着对方的肩膀,“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我把我的好兄弟给盼来了!我几乎认不出你了,满都拉图,你简直换了个人!”

“正是适合相会的好日子,对你的思念让我动身东来——我的病已经全好了!巴图尔,多亏了你的指点,否则我现在说不定已经长眠!”

虽然巴图尔曾算是这片草原上值得一提的人物,但贵族们都知道,一个蓝眼睛的孛儿只斤,是不配掌管这样大的丰饶草原的,真正能和仁钦台吉掰腕子的,是巴图尔的嫡出兄长们,既然他们都死在了白灾里,那么仁钦台吉也并不会忌讳巴图尔前任台吉之子的身份,反而对他相当的照应,就如同巴图尔也不会记恨仁钦台吉一样,鞑靼人的思维方式,和汉人不是那么的相似。

满都拉图和巴图尔从小相识,十分熟悉,虽然不算是安答那样亲密的兄弟,但关系也一向良好,他之所以来到边市求医,就是巴图尔上回去王帐求医时,给满都拉图的建议。满都拉图犹豫了三个月,还是动身前来,所

以他确实要感谢巴图尔,“我给你带来了贵重的礼物——”

车队后方,已经有一个小孩策马跑了上来,“额祈葛!”

“我的好宝珠!”

巴图尔大喜过望,立刻把孩子从马上抱下来,“长这么高了!你妹妹呢?”

“妹妹还跟着额赫,额赫说,我来了边市找你,如果你和后娘还待我好,我再派人去接妹妹!”

“哪来的后娘啊,哈哈哈哈!”

巴图尔的儿子九岁大,虎头虎脑的,双眼也是隐隐发蓝,但长相中鞑靼人的味道更重些——个子像父亲,九岁已经十分高挑,他的马上功夫也已非常娴熟了,满都拉图欣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是个小勇士!离开亲人走了一千里,独个儿睡小帐篷,一次也没有哭!”

“是我的好儿子!”

这份厚礼确实让巴图尔笑得合不拢嘴了,“好兄弟,你送我这样的厚礼,我该如何报答你呢?”

“我们的情谊如山高,不用计算得这样清楚!”

这是实话,边市的扩张,虽然动摇了仁钦台吉在草原上的权威,但这也不影响满都拉图和巴图尔的关系——鞑靼人的亲缘联系远没有那么紧密,满都拉图也不觉得自己就一定是将来的台吉了,鞑靼人的继承办法和汉人不同,仁钦台吉的幼子,按照传统来说还更占据优势。满都拉图心里未必没有一点自己的小算盘,他特别积极地带人前来边市贸易,可以说是释放了友好的信号,当然,这也得看边市、巴图尔,是如何回报他的善意的。

边市的礼遇让人满意,他们放开了原本围在一起的栅栏,把仓库边上早准备好的一块空地,留给了满都拉图一行人进驻,这份诚意就让人点头了,也可以看得出边市这里考虑的缜密。骑士们没什么好不满意的,纷纷咧开嘴卸车,和自发涌来帮忙的牧民们寒暄着,顺带寻找自家的亲戚,“希拉穆仁西面,三棵树下的阿吉泰来了没有?他是我的奶哥哥!”

满都拉图当然不必亲自做这些事了,他留下心腹照看,自己带着毕力格,和巴图尔一起在边市里逛荡了起来,不住口的称赞,“好,好,巴图尔,这个边市让我喜欢,是我们鞑靼人做主的地方。”

他倒不是要否认买活军的意思,而是夸奖着此处做主的是巴图尔,有一个会说鞑靼话,知道鞑靼规矩、礼节的管事在,双方就很好沟通,说起话来也叫人心底舒坦。自己的善意有回报,对方的感激也看得分明,与和汉人之间的沟通截然不同,汉人的臭规矩多,说话也弯弯绕绕的,鞑靼人往往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耗在猜测上的精力多,叫人心里很不快乐。

“仰仗六姐菩萨的关照,边市这里越来越繁华了——我也快一年没来了,变化很大,这里越来越像个那达慕了,下午还有人摔跤呢!现在你们的人来了,摔跤场有热闹瞧喽!”

“真的吗!”满都拉图大喜,鞑靼人就没有不爱摔跤的,“好哇,好哇,我倒要看看如今这里来了多少勇士——说到勇士,巴图尔——”

他正想说从巴音那里得到的消息,也就是和马贼有关的事情,但眼睛一溜,就看到了街道两旁,那木头房子的店铺里摆着的一排排东西,禁不住就问了起来,“嗯?这个白白的东西,这是什么?是奶豆腐吗?我看着不像!”

“这些全是关内的好东西,现在边市繁盛,那些商队啊,什么都带来了一点。就连大米、糯米,都比从前多了。”

巴图尔也是会心一笑,冲跟在他们身后的儿子招了招手,“山丹夫,过来,想尝尝黄米凉糕吗?”

这家店铺似乎是小食铺,也就是说,除了大宗的商品出售之外,他们也卖小吃,恰好就是卖这些商品做成的好东西。在店铺一

侧,可以看到一个长条的玻璃柜台,里面放了一碟一碟的食物,所谓的黄米凉糕就正在其中,用的倒是鞑靼人很熟悉的糜子,上头浇了透明的糖稀——虽然也是用糜子做的,但这样的好东西,草原上根本见都没有见过。

山丹夫抽着鼻子,从进边市开始,他的口水就已经吸不住了:边市这条街上,虽然有常见的牛马腥臊味道,但也有各式各样食物的香味,山丹夫虽然没有吃过,但是他闻得出好呀!

“想!”在父亲面前没什么好客气的,他响亮地回答。

店家立刻机灵地送来了一个碟子,巴图尔和他说了几句汉话,取来银叉子,把一块淋着糖稀的凉糕塞到山丹夫口中,“好吃吗!”

山丹夫瞪大眼,拼命地咀嚼起来了,望着父亲用力点头,满都拉图妒忌地看着他,自己的喉咙也微微动了一下:他就是爱吃甜食,可惜……

“我——我不吃,我不敢吃。”见巴图尔看向自己,他连忙退了一步,摇了摇头,“我答应了医生,从此再不吃甜食的,马上就要见到他了,我不能违约。”

“那么你们一人一块,算在我头上!”巴图尔也不相劝,便立刻招呼起了几个随从,这让满都拉图不免有些幽怨了:派人跑了几千里,到布里亚特去,把你上回没找到的亲人带回来了,就这样回报你的恩人?本来是不能吃的,但你要是多劝几句,看在你的面子上,没准也就勉为其难地尝一块了呢?反正,虽然答应了买活军的医生不吃甜食,但你巴图尔现在不也是买活军的人吗,你的建议也是买活军的建议啊……

刚泛起来的伤心,又很快被巴图尔给打破了,他接着就对满都拉图说,“黄米凉糕浇了许多糖,我不勉强你,满都拉图,你来看看,这年糕的模样多么洁白,多么惹人喜爱,要不,让他们给你烤一块?我们只稍微洒一点儿白糖……”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