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953章

开始出现越来越密集的定居点,先是连片的木制平房和山区的独立木屋,然后就是大一些的砖木结构小楼,再来就开始是人声鼎沸的伐木场、矿场、牧区和烟囱高高耸起并冒着浓浓黑烟的大工厂。

“快要到赤塔了,书记长。”李秉哲低声说道。

李秉哲作为苏东经合委的负责人,时常往来于俄亚部分的各大城市,赤塔、托木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他都去过,其中还是赤塔这座由十二月党人流放者建起的城市,给李秉哲的印象最好。

火车接近赤塔市区的火车站时,蒸汽机的白色雾气就开始减少,车速也逐渐放缓。林淮唐注意到赤塔火车站的路牌、时刻表和其他交通示意符号,都使用了俄语和汉语的两种文字,同时进行标识,倒是没有看到英语和法语文字,只是在后来出火车站的时候,林淮唐才在站口一家贩卖纪念品的商店看到带有英法两国文字的商品。

生活在赤塔这座城市的居民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来自于东共联,其中以中国人和朝鲜人最多,日本人数量则少很多,所以城市中的很多民居建筑物很能看得出明显的中国风格,尤其是屋顶的部分,中国式房檐好像是处处可见。

说来也是稀奇,林淮唐到赤塔其实算是他以国家元首身份第一次访次问外国首都。

这种出行的特殊性,再加上林淮唐在东共联、亚洲国际共运和世界国际共运中的特殊地位,苏俄方面的迎接仪式自然也是异常的盛大。

赤塔的常住人口并不算多,即便是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内部,赤塔也并非人口最多的一座城市,苏俄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鄂木斯克,赤塔人口和新西伯利亚相当,并列第二位。

如果和中国的那些大城市相比,以赤塔的人口规模,差不多是低于中国所有的省会级别城市。

饶是如此,今天在赤塔火车站内外迎接林淮唐访问苏俄首都的人群,还是多到了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的地步。

人头攒动,彩旗招展,情绪热烈的工人群众和每一张兴奋的面孔,都从站内的月台一直排到站外的大街上,然后穿过赤塔火车站正门面对着的那条宽阔大街,径直延伸到了隔壁的另外一个街区。

林淮唐才一走下火车,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乌拉”声,还有很多赤塔市民用中文喊着“书记长”这三个字,万众齐心,直冲斗牛,可谓是声震西伯利亚了。

贝加尔湖流域的空气异常清新,林淮唐深吸一口气,他站在专列的车门边,挽起斯大林的手一起步到月台。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远东红军的要人们,包括最高苏维埃主席捷尔任斯基、远东红军总司令伏龙芝、远东红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布哈林、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和国防部副部长何贯中,都一齐等候在站台上。

还有法兰西公社、不列颠共和国、北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智利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友好兄弟国家的驻苏俄大使,也都专门出席了这场迎接林淮唐抵达赤塔的盛大仪式。

迎接阵容之隆重,完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最高规格。

苏俄红军还有不少在内战时期打出名堂的战将,比如说布琼尼、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等人,尚驻军在乌拉尔和奥伦堡的战场前线,防备着白俄军队可能发起的突袭攻势,所以没有到场。

除此之外,远东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政治和军事人物,几乎悉数到场,这个排场也算是给足了林淮唐面子。

“菲尼克斯同志,我们也好久不见了。”

林淮唐上一次与捷尔任斯基见面,那也已经是将近十年前的往事了。当年捷尔任斯基访问中国,林淮唐还曾带他到自己家中吃了一顿私宴,那顿饭还是林徽因做的,做了佛跳墙、海蛎煎等等好几道福建名菜,后来捷尔任斯基身体不好,心脏有些问题,也是林淮唐亲自到北京工人医院为捷尔任斯基挑选了好几位中国在心脏病方面的医学专家。

十年不曾谋面,捷尔任斯基还是和伏龙芝一样,精神矍铄,看得出来精力充沛,身体状况应该非常健康。

林淮唐在列宁同志的安全问题上犯了大错,在那以后他就高度专注苏俄好几位重要领导人的健康问题,林淮唐和捷尔任斯基、伏龙芝的多次书信往来,也经常不惜笔墨的提醒他们把身体健康放到革命工作的第一位来,现在看到两位身体完好的同志,林淮唐心情自然非常好。

捷尔任斯基和林淮唐深深拥抱在一起:“达瓦里希,我在赤塔常常想起同志您家中饭菜的味道,您这一趟访问

我国,也可以到我的家中坐一坐。”

中国访苏代表团除了林淮唐和苏东经合委主任、朝鲜对外经济相李秉哲以外,还有另外好几位来自东共联军事、经济部门的重要官员和专家学者。

林淮唐这趟访问赤塔,其实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在苏俄组建一支援美兵团,他和捷尔任斯基一边把臂走下台阶,一边说道:“东共联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在评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考虑能否利用贵国的兵力,通过阿留申群岛和白令海峡支援美国方面。”

捷尔任斯基没有直接作答,这种重要的事情,中国方面当然早在林淮唐决定访苏之前,就已经和苏俄做过基本的接触和沟通,中国方面提出的方案是东共联提供武器装备、弹药、后勤物资、教官和必要的海运运输船运力,苏俄方面则提供白人面孔的兵员。

援美兵团完成基本的训练以后,红海军就会设法打通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的航线,然后再根据美国内战的具体战况,酌情考虑是在阿拉斯加地区、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或是直接在西雅图登陆。

之所以林淮唐要考虑这么复杂的迂回式援助方案,一方面是因为红海军虽然解放了菲律宾群岛,但还没有在太平洋东部获得可靠的据点,要直接登陆美国西海岸的话,航程实在太远,另一方面也是顾虑到美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如果直接派几万、十几万的黄种人面孔士兵登陆,可能会刺激到美国极右翼势力的壮大。

如果是以苏俄的白人士兵为主组建援美志愿军兵团,这方面的问题可能就会小一些。

伏龙芝不懂中文,他听翻译解释一遍以后,才和林淮唐说道:“白令海峡缺乏大规模通航的自然条件,北太平洋阿留申海一带的海况也非常恶劣,如果要通过极北航线援助美国,我认为风险实在太大了。”

伏龙芝的回答其实算比较敷衍,何贯中说话就比较明确、清楚,他用中文直接向林淮唐解释说:“书记长,今年乌拉尔前线的局势越来越紧张,远东苏维埃恐怕很难担负起组建援美志愿军兵团的重担啊。我国只有七百万人口,还长年维持着一支二十万人的常备军,兵员上的压力一向都非常沉重,更何况现在前线又可能发生新的危机……”

第二十九章 左手苏俄,右手美团

何贯中现在担任着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国防部副部长一职,而且还不是虚职,而是负责军队训练和政工方面很多工作的实权职务。

作为一名中国人,而且还是从辛亥革命时期起就跟随林淮唐转战天下的社会党元老,何贯中最开始是以中国援俄兵团总政委的身份在苏俄活动。后期随着俄罗斯红白内战的结束,何贯中就一直留在赤塔负责远东红军的训练工作,也是为了方便他的行动,林淮唐才特批何贯中加入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国籍。

其实何贯中在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资望,比担任国防部长正职的伏罗希洛夫还要强。伏罗希洛夫是到了俄罗斯红白内战的末期,才跟随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长征转战到远东地区,而且不管是在长征红军里面,还是在远东红军里面,伏罗希洛夫在军队将领和基层士兵之中,都比较缺少威望。

如果何贯中不是中国人,哪怕他是出生在雅库特地区的蒙古人或者是其他亚洲少数民族,何贯中肯定也是能够担任苏俄的正职国防国部长。

但中国方面肯定要考虑苏俄民众的情绪,哪怕何贯中已经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苏俄国籍,苏俄民众也是很难接受一个外国移民做国防部长的。

更何况即便苏俄民众能够接受何贯中,林淮唐也要考虑何贯中当了苏俄的国防部长,会不会变成外国人攻击中国搞强权外交的黑料。

所以自从何贯中加入苏俄国籍以后,中国的党、政、军方面,就再也没有给何贯中指派过任何任务,完全把他当成一个纯粹的苏俄公民看待。

何贯中本人当然也理解这点,他在赤塔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期间,除了全心全意扑在训练远东红军和组建后备役军队的工作上以外,也经常在苏东合作方面力争确保苏俄的国家利益。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攻击,何贯中有时候在确保苏俄国家利益方面,甚至表现比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更加激进。

“而且北太平洋天气严寒,海面上风大浪急,不利于实施大部队作战。”何贯中继续说道,“即便能够登陆阿拉斯加,可是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据我了解非常恶劣,气候也是酷寒,土地贫瘠,地形又是以多山为主,天气变化多端,非常恶劣,如果红军组建一支兵团级的部队强行在极北地区登陆,我

担心这会成为战争后勤学上的一个巨大灾难。”

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全地球台风发生率最高,同时也是强度最大的一个地区。像是南印度洋的海况就已经足够糟糕了,但和北太平洋极度恶劣的海况比起来,南印度洋又显得好非常多。

尤其是白令海,这是世界大气系统中最大梯度区之一,海域上空强烈的大气活动,导致经常天空乌云密布,暴风雪多,能见度差;气候寒冷,平均气温南部只有2度左右,北部更是低到只有零下十度左右,海面上终年浮冰,严寒、多雾、多雪、多冰雹,天气日常阴沉至极,何贯中很难想象还能有比这条件更糟糕的海况了。

何贯中又说:“白令海最主要的一条阿图岛水道,在北太平洋已经算条件比较好的航线了。可是也同样风口浪尖,水深流急,即便是四五万吨排水量级别的战列舰,面对白令海和阿留申海狂暴的天气也不能掉以轻心,稍稍大意,战列舰都可能发生海难。”

林淮唐一边听着,一边时不时点头,中国方面对援美志愿军兵团的计划制订有好几个方案,阿留申方案只是其中可行性最低的一个方案,之所以首先向苏俄提出这个方案,就是为了在此后的谈判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进退迂回空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