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63章

机打击之下,这一片地区的矛盾只会更加激化。

“巴尔干地区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上一次大战就是率先在巴尔干打响,看来下一场战争,很大概率也不会免俗。”

保加利亚在东欧地区算得上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国家,欧战前后也曾经享有过“巴尔干普鲁士”的威名,在几次塞保战争中都不落下风。

当年的首次塞保冲突中,塞尔维亚国王米兰一世共动员军队12万人,首先出兵5个师6万人,兵分两路穿过保军防御薄弱的西北边界。 中央的主力军队是舒马迪亚军团,多瑙河军团和德里纳军团。 南部是摩拉瓦军团,北部是蒂莫克军团。塞军计划突破保军的防御并在保军赶到索非亚之前集中四个师的力量拿下那里。米兰国王在那之前做过承诺,要在索非亚的咖啡馆里喝咖啡。

保加利亚则在东线留下一半兵力继续监视奥斯曼后,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将他的军队从东鲁米利亚迁移到索非亚,包括动用一条有限的铁路线。漫长的行军伴随着大雨,泥泞的道路和交通工具的缺乏。第一步兵团第一支队和第四支四队从维特伦村到索非亚进行了超过28小时不间断的强行军,一个步兵团甚至在32小时内行进了95公里。

这份毅力,就算是今天的中国红军也要为之赞叹。

保加利亚的第一炮兵团抵达斯利夫尼察的五号炮台,在两周内完成了146公里的强行军,此后又在斯利夫尼察战役击败塞尔维亚,将巴尔干山脉南北的保加利亚人全部纳入其统治之下,旋即保军展开的大反攻,更使当时欧洲不少军事观察家瞠目结舌,几次以少胜多摧破强敌。

保加利亚并不只是德国扶持起来的一个小小傀儡国,而是德国的中央同盟体系中战略地位非常关键的一个国家,也是目前巴尔干地区的唯一一个中心国家。

“然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战中的损失可谓空前,它需要同时在海陆两个方向,应对当时全世界最庞大的两大帝国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的围攻,土耳其人损失惨重,其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加里波利之役以外,土耳其军队还在山路崎岖的高加索一带,向沙俄军队发起过多次大规模反击。

土军的指挥官恩维尔帕夏想要模仿德军在坦能堡的成功,而他将要使用的也是与德国人相同的机动计划。但是他完全忽视了一件事:高加索山区完全与坦能堡不同,这里的地形较之东普鲁士的一马平川恶劣多了。

特别是当时还是冬季,高加索的冬天可谓寒风彻骨,成千上万的土耳其喊着“真主至大”的口号插向俄军的纵深后方,然而灾难很快来临,大雪覆盖了巴迪兹平原,积雪已经深达士兵的膝盖,行军极度困难,驮畜拉着的榴弹炮被困在积雪中。

土耳其军队没有适合雪地行军的军靴,士兵们好多人穿的不过是奥斯曼拖鞋,当鞋子湿了的时候就会结冰,把脚冻住;士兵们不被允许休息和点篝火取暖,他们想尽了办法防止冻伤。但是对一些土耳其士兵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是脚趾,之后是脚腕,在雪地上没走几步,脚腕就被冻僵了,之后冻伤开始向全身蔓延。对于东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大多数土耳其青年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

有数万土耳其人,就这样被活活冻死在高加索山区,如果战役最终取得胜利,那么这种牺牲和付出或许还能谈得上一句值得,然而俄军随后发动的攻势,很快就把土耳其军队打得支离破碎,空留下遍布高加索山脉的无数尸体。

1918年底,在巴勒斯坦壮烈的失败和伊拉克沦陷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又被迫在塔尔苏斯山区建立阵地,情况达到了极限。

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坚决拒绝了塔拉特帕夏防守阿勒颇的直接命令,而是有序地撤往北方构建防线。又一次在安泰普壮烈的失败后,军队付出了惨重的损失,直到获得德国派出的生力军支援为止,凯末尔怀着孤注一掷决死一战的信念,终于在马拉什城附近把英国军队牢牢挡住,这一事件后来被人们称作马拉什的奇迹,并成为了战争和奥斯曼帝国的转折点。

在这以后,中东地区的协约国军队再也无力发动全面进攻,并陆续被同盟国军队击溃、消灭,奥斯曼帝国终于坚持到一切尘埃落定,取得了大战的胜利。

然而,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麻烦还没结束,而因饥荒、逃兵纵掠和大量阿拉伯部落的积极叛乱,此后一直成为困扰土耳其的重大问题。

即便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崩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中东地区一跃成为重要的主导力量,

土耳其军队迅速占领了海湾地区的大量油田,从英国人手中收复了巴格达,又把自己的南方疆界推进至苏伊士运河,可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依旧僵化不堪,维持着一套腐朽落后的体系。

德国人也从中作梗,苏伊士运河被德国强占以后,威廉二世即不再允许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继续向南方收复失地。埃及在失去大英帝国的保护以后,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得到德国的庇护,并在德国刻意的扶持之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在中东地区制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棋子。

战后,大量的德国企业进入土耳其各界,伊斯坦布尔的产业几乎都被德国资本控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民族工业在这一过程中遭到沉重打击,而今黑色星期五的冲击之下,这些德资企业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撤回德国,只给土耳其人留下一地烂摊子。

在南方,埃及、伊朗,还有那些骄傲不逊的阿拉伯部落武装,包括沙特家族、哈希姆家族……都已经蠢蠢欲动,许多迹象也都表明着这些国家和政权之间,正在利用中央同盟集团失能的短暂机会,积极谋划着一张围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包围网。

熊雄说:“欧洲最可能发生国与国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地方,就是这两处地方,一为保加利亚,二为土耳其。接着,就像上一次大战一样,连锁反应之下英国、法国、德国、白俄、奥匈帝国,势必相继进入战局,而这一切发生的时间,可能就在当下,至迟不会超过两三年的时间。”

林淮唐并不太想把过多精力花费在欧洲战场,要把中国红军从太平洋一路运到欧洲大陆参战,这个损耗和花费实在让人不敢细想。

“中国只能在物资上支援欧洲革命者。”

林淮唐说:“陆地上,如果白俄主动向我们发起进攻,中国红军可以组织几十万部队到西伯利亚参战,可是更大的规模,那就不太合适了。”

陈更新说:“总参谋部制订过相关的作战计划,我们的重点还是集中在太平洋上。”

第八十九章 东方情报局

林淮唐说:“具体的战役战术问题,我就不再对总参置喙了,相信你们能够做好。基本而言,苏伊士运河以西的事情,都交给英法同志,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事情,就由东共联自己来解决。”

“这也可以叫做苏伊士子午线了。”

梁启超的这句调侃,让人觉得第三国际好像真有些瓜分世界势力范围的意思。当年大航海时代之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签署了托德西拉斯条约,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这条经线就被称为教皇子午线。

熊雄提道:“饶勒斯同志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一直在努力推动成立欧洲情报局,他也和我谈起过,希望中国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东方情报局。”

陈更新说:“中国已经牵头组织了东共联国家情报委员会,这就算是饶勒斯同志讲的东方情报局吧。”

“不,饶勒斯同志所说的东方情报局,是一个领导亚洲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世界对抗的大本营和司令部。他认为中国当前的进展有些太慢,过于重视在东共联内部发展各个社会党、工人党的关系了。”熊雄解释道。

林淮唐饶有兴味问道:“法国的饶主席,是想中国怎样更进一步吗?”

“饶勒斯同志建议我们尽量多和亚洲的其他社会党、工人工党建立直接关系,并多做东方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作,法国则主要对西方多承担些义务,多做些工作……”

“中国在这方面工作做的可并不少。”陈更新说。

早在东共联成立之初,中国就在上海设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外国干部训练班,为亚洲国家各社会党、各工人党培养骨干,后来,随着对亚洲各国革命党工作量的增加,中央又专门设立了一个国际部用来管理这方面的工作,那个培养亚洲各国革命党骨干的培训班,也陆续扩大成了拥有多所分校的上海国际大学。

当时亚洲各国未执政的革命党都有代表常驻上海和青岛,他们大都携带家属居住和工作在马林学院第一分院的住宅区内。这些代表主要是作为本党与中国社会党的联络员,有的还代表该党出席一些重要会议,如马来西亚人民联盟和印度社会主义共和联盟的代表,都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过中国的五大。

还有一些代表享有双重身份,直接参与中国社会党的工作,所以当初印度

社会主义共和联盟的主席罗易失势以后,就曾想过到青岛来工作。

这些代表多是通过交通员与本党保持秘密联系,传递情报、运送经费、传达指示、接送干部,都是交通员的工作。常驻代表的子女,年龄小的在马林学院一分院托儿所,稍大一些便被送进青岛观海山的华侨中学,和侨胞一起读书。

“法国同志是觉得我们给德国的压力还是小了些许。”

林淮唐大概明白了法国方面的意思,他们是认为中国在国际上的行动,有些过于采取“守势”,明明已经拥有了十分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国力,但行动总是十分迟缓、保守,并没有积极对德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进行革命输出。

这无疑就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法国在欧洲本土,不得不面对德国绝大部分的压力;中国却能在亚洲,利用英法牵制住德国主要力量的机会,一步步采取蚕食政策,缓慢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林淮唐觉得这种想法有些过于偏重资产阶级的“地缘政治学说”,太功利了些,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孟加拉危机中,中国确实是获得了较多利益,不仅把革命的影响力扩大到了马六甲海峡以西的范围,突破了德国人在新加坡对红海军的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