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59章

影响比较小。

陈更新摇头说:“打击了美国石油,就会便宜了德国石油。”

不得不说,当今时代的德意志帝国,在石油方面确实已经做到了近乎于无懈可击的地步。与另一个时空的纳粹德国不同,现在石油早已不是制约德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了,反而成为德国在国际上攻城略地的重要武器之一。

德国的欧战胜利果实中,最重要的一大战果,就是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这条高加索石油生命线,从盟友奥斯曼帝国的口中硬生生夺了下来,从此将沙俄时期就已经发展为石油工业重地的巴库油田,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巴库油田。

巴库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但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

但巴库所在的阿塞拜疆地区,“阿塞拜疆”这四个字,本就和石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约两千多年前,人们便在阿塞拜疆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且发现从地下源源不断地冒出火苗,永不停息。那时候,阿塞拜疆地区还处于崇拜圣火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之下,拥有许多“不灭圣火”的阿塞拜疆,也因此成为祆教圣地之一。

当地人认为自燃的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神灵的恩赐,出于对火的敬畏,他们将所在的这片土地称呼为“阿塞拜疆”,意为“火的国家”。

另一种说法,认为阿塞拜疆的国名来源于亚历山大大帝臣服的一名波斯领主阿特罗帕特斯,他是波斯祆教历史上有名的护法者,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时期,保护了许多祆教经典,同样和“拜火”存在很深关联。

直到1880年代,巴库的苏拉汉尼神庙还一直是印度祆教徒帕西人存放圣火的地方。

公元10世纪时,巴库油田所在的阿普歇伦半岛已经有人工开采的石油油井,12至15世纪已开始有农民利用起这里的沥青,马可波罗曾到过阿普歇伦半岛,他记载当时的阿普歇伦半岛遍布开采者,开采出来的燃料多被用于照明和医疗,直到俄国于1806年吞并巴库以前,这里的巴库汗国已经开采了超过三千吨石油,只是当时石油的主要用途还是照明、取暖、医疗和用作武器,需求量很小,适用范围也很狭窄,开采方式使用的更是极为原始的手工开采。

1847年,比比·埃巴特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开始产油,标志着巴库石油工业的正式诞生。巴库油田采用新的油井开采技术后,油田深度增加,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石油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大量石油生产、冶炼和销售的企业纷纷出现,巴库油田这才初步具备了从原油中炼取煤油的炼油能力,但整个生产过程仍然以手工作业技术为主,生产效率与原始方式相比没有明显进步。

俄国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废除传统的石油专卖制度和油田包税制,对油田进行招标,长期出让油田的使用权,同时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这些措施促进了巴库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运输和销售的发展,使其出现第一次石油繁荣,当时估计巴库油田的可开采量约为5亿吨左右,钻油井的数量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飞速增长,20年内巴库油田的开采量就增长了20倍,到欧战爆发之初,巴库油田的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九百万吨。

那可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光是一个巴库油田,就比现在第三国际阵营那么多个国家的石油总产量还要高,着实令人艳羡。

而德国人控制巴库油田以后,先是派兵血腥镇压了当地革命者自行成立的巴库公社,此后就派遣大量官员、工程师和德国工人到巴库工作,俨然将这里视为德国的殖民地看待。

经过内战的破坏,当时巴库油田的产量已经下降到了三百万吨左右,减产十分严重。不过德国很快就给巴库油田带来了许多新技术,例如在比比·海巴特港人工岛上利用旋转钻井法产量,这是全世界第一口离岸油井,其当年的石油产量就占到巴库油田产量的十分之一强。

此外,在德国资本的大力投资之下,巴库油田钻进的动力基本上由蒸汽机转变为了电动机,钻井深度也不断加深,连许多深度在两千米、三千米左右的油田,都能被德国人开采。

如果中国能够拥有德国这样强大的钻井工业,那么光是东北的大庆油田和山东的胜利油田,就足够维持东共联大部分成员国的石油需求了。

从这

方面来说,德国的工业实力确实强悍,到如今,仅一处巴库油田,每年就能为德国和中央同盟提供超过两千万吨的石油。

如果再算上被德国和其军事同盟控制的罗马尼亚油田、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中东油田……中央同盟在石油方面的力量,一点都不逊色于美国,假使美国石油工业迎来大面积的破产,那最后受伤的肯定不会是德国。

陈更新主要从军事层面考虑:“书记长有一个论断很准确,那就是经济危机以后,军事摩擦就更容易升级,各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也很容易一触即发。而全球范围之内,当前局势最为剑拔弩张的地方,无过于德法之间,万一德法爆发战争,德国石油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法国的石油却需要外部支援,这个外部,相当程度上可能得指望从美国进口。”

第八十三章 五一国际劳动节

黄少通不以为然:“美国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到时候人家宣布石油禁运,你还是没辙。”

“美国国内政局变化的可能性还非常大。”

庄文统现在毫无疑问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美国问题专家,他长期在北美工作,不光是积累了大量人脉,更重要的是也形成了自己对美国政治的一套独特看法。

庄文统为书记局和政务院的与会者们,一一分析说:“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都有其特殊性,这个国家经历了在中国之前全世界最为压缩的一段工业化历史进程,经历过多个完整的产业周期,拥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等等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工人运动历史。

诸位都很清楚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和历史,国际工人联合会在芝加哥组织的那次工人运动,影响是如此之深,后来被判处死刑的那七位工会领袖,也都是国际工运史上很值得一提的人物。”

1884年,美国的工业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大工业迅猛增长,工人主体也从手工业者转变为工厂工人,新兴的工业无产阶级不再是分散的、易妥易协的,他们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强烈的阶级意识。

1877年铁路大罢工失败以后,各地的罢工依旧在持续并且不断增加,要求提升工资和推行8小时工作制。接连不断的罢工迫使政府与资本家开始妥协,着手处理劳资关系并出台了相关法律,一方面提高工人工资,赋予工人适当的政治权利,并于1884年设立劳工部,专门处理劳资问题。另一方面却出台游行集会法律法规,并加强了军队以备不时之需。

改革并没有改变工人们遭受残酷剥削的处境,虽然1884年美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8小时工作制,但工人们每天仍然被强迫劳动14小时甚至18小时,政府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在美国绝大部分的劳动立法根本没有得到遵守。祸不单行,1884年美国再度发生经济萧条,罢工的人数与规模暴增。

1886年4月,国际工人联合会在芝加哥组织了25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表现出的革命性让政府与资本家感到恐惧,开始部署警察与军队。5月1日,芝加哥纺织工人、制鞋工人、装修工人等21万人再次举行罢工游行,工人们没有采取任何暴力或恐怖手段,展现出了极大的团结和坚定的目标,这使得部分资本家大为惊恐,立刻接受了工人们的条件。

但美国政府与其他资本家却并不打算妥协,他们发动了警察、法院和宣传机器来全面反对罢工运动,并且不再顾及国际舆论的脸面,开始对工人领袖进行刺杀,他们放弃了一直宣传的“美国不存在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的陈词滥调,对大罢工展开了强力镇压。

5月3日,警察向游行人群开火,打死4人,于是工人们号召第二天在干草市场集会抗议。到了5月4日,工人领袖们纷纷上台发表演讲,整个过程相安无事,然而最后警察进场疏散人群时,突然有一枚炸弹飞向警察,当场炸死1人炸伤7人,警察立刻向人群开火。

法庭和资本家并不关心扔炸弹的到底是谁,他们关心的是利用这次爆炸来反对工人运动,于是污蔑罢工者策划了这场爆炸,先后有数百人未经指控就被逮捕,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判决了7位工人领袖死刑,1人15年有期徒刑。

美国当局公开迫害工人领袖的暴虐行径激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强烈谴责,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行动,国内的名人和自由主义者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抨击法院的不公正判决,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俄国和意大利的工人也纷纷集会,谴责美国当局。

然而,美国最大的工人组织,拥有70万会员的劳动骑士团却拒

绝参加声援行动,并禁止成员支持罢工。此举引起了劳动骑士团部分成员的强烈不满,他们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积极营救工人领袖,并对劳动骑士团的领导层展开了抨击。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当局最终做出了改判,但遗憾的是,1位工人领袖在狱中自杀1887年11月10日自杀,有4位高唱着《马赛曲》在次日被绞死。

“芝加哥五一大罢工,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对美国人的历史观念产生了一种巨大影响。”

庄文统对美国历史、政治的了解确实已经达到非常深刻的地步,他多年来虽然逐渐被游离在中国社会党的决策核心之外,可并没有放弃学习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早已非当初的洪门大哥之状。

“美国历史上一直有强烈的山巅之国理念,这和他们的基督教宗教传统有些关系,但说到底,其实还是带有民族主义性质的例外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基于民族主义的观念,都喜欢强调本国本民族的特殊性、例外性,相信本民族可以超然于一般的客观规律之上。”

庄文统和林淮唐说道:“美国很多知识分子声称社会主义和阶级意识源于封建主义,而美国具有独特的历史条件,美国从来没有经历过封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