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49章

计划。那就是允许东北七邦以高度自治的自治邦身份,加入孟加拉共和国,锡金和不丹两国则以自治程度比自治邦更高的加盟共和国形式加入孟加拉,并且还保留以后可以自由退出孟加拉共和国的权力。

第六十八章 装甲军

未来,孟加拉共和国如果继续向印度次大陆拓展,就还可以沿用东北七邦和锡金、不丹的先例,允许印度其他以印度教信仰为主的省份和自治邦加入共和国,最后通过一个松散的自治邦联形式统一印度。

东北七邦中最重要的阿萨姆邦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被英军占领,但直到1826年英缅签订的“杨达坡条约”之后阿萨姆及其周围地区才归英属印度统治,无论是在文化、居民还是气候方面,阿萨姆邦比起印度大多数地区来说,都和缅甸以及中国云南更为接近。

此外,东北七邦中除阿萨姆邦以外最大的一个曼尼普尔邦,则是以基督教信仰为主,曼尼普尔以前一直都是独立的王国,有着2000年以上的历史,印度和缅甸的主要通路经过曼尼普尔邦,以前土邦大君征收关费,曼尼普尔比印度东北的其他地区富有,因此维持了几百年的独立,也是直到大英帝国占领印度全境以后,才逐步兼并了曼尼普尔地区。

剩下的其他几个邦,也都是以印度教和基督教信仰不同,像那加兰邦和梅加拉亚邦在语言上都属于汉藏语系,在信仰方面更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众信仰基督教,不管是和印度本土还是和孟加拉地区,都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要把这些地区简单以单一制的方式,不管是加入中国还是加入孟加拉共和国,那都是很不合理的,势必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目前采取的邦联制度,也只能说是一种折中的解决方式。

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按照民族、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分布,在印度东北地区建立若干个独立自主的小型国家,若可能的话,像缅甸今天的民族分布构成也十分不合理,也应该进行重新的构建。

只不过像这种规模的小国,到底能维持其独立性多长时间,便大成问题。

中国方面又不想在印度介入太深,免得陷入什么不必要的泥潭当中,又要维持一个足有相当实力的孟加拉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印度共和国和德国势力的进犯,那就只能采取当前这种折中性质的策略。

好在不管是巴克塔和拉克希米这些联盟党的领导人,还是像泰戈尔这样的孟加拉文化巨擎,都少有沙文主义者。对他们来说,一个完全统一的中央集权单一制印度国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英印殖民时代的暴政,或许一个更加松散的邦联制印度,反而能够给印度人民带来更为广泛的宽容和自由,也会更加适合印度的文化和国情。

热烈的告别晚宴以后,三人都即将回国,新的任命已经通知给了蒋先云,蒋先云本人将回到总政治部担任要职,王尔琢则被安排到一个新成立的试验性部队里担任带兵主官,马尚德则会先回到航校工作。

“大家的工作分工不同,但未来前途都是一样光明的。”

蒋先云又和王尔琢说道:“国防部的黄慕松总监说要你注意留心一下研究摩托化运输的各种问题,工厂、加油站、技术工作,还有像公路的工程问题以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问题等等。”

蒋先云、王尔琢、马尚德三人,都将跟随伍中豪指挥的特遣舰队回国,王尔琢很可能会被安排到新成立的摩托化部队里,但他本人对这些高深的技术问题实在是毫无准备,而且也感到自己很难胜任。

蒋先云笑道:“黄慕松总监对你很有信心,你看任命文件嘛,回国以后你就好好做技术性方面的工作吧。好歹也是新部队,威风的很,听说摩托化部队的人都是穿皮夹克,派头非常足。”

在欧战中使用摩托化车辆运输部队的例证非常多。不过这种部队的运动却多少都是使用于一条固定战线的后方;很少有在运动战中紧对着敌人的位置使用,红军则向来信奉运动战的原则,从二十年代开始,红军就筹建了好几支试验性的摩托化轻装部队。

在德国、法国和英国,都已经有人提出了集中运用装甲部队进行突破的思路,欧战时期的康布雷战役英军已注意到集中使用装甲兵远距离突击,向敌人交通线发动攻击。战后法国最早成立了一种装甲师和步战混合单位的新组织,德国和英国随后跟进,各方对装甲兵具体的配置、编制和使用方式略有差异,但都很重视装甲车辆特别是坦克装备的发展。

王尔琢在来孟加拉做军事顾问以前,也在北京南苑的“零号国营农场”见

过那些钢铁巨兽——有四轮驱动的车辆,也有半履带车,有的看起来就像是装上钢板的手扶拖拉机,有的装甲车辆则活像一栋可以移动的地堡。

现代坦克的鼻祖就是法国发明的雷诺ft-17,但到了30年代以后曾经十分先进的雷诺ft-17早已落伍,二十年代时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曾经把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骑兵坦克两大类别,其中的步兵坦克就是不追求速度,但注重装甲防护性能,力图为步兵提供掩护的坦克。

根据这一思路,法兰西公社研发的r-35坦克采用了焊接装甲以及雷诺公司新研制出的横置橡胶圆筒弹簧悬挂,相比ft-17坦克已经先进了不少,然而这个复杂的设计却带来了行走装置可靠性偏低的问题。r-35坦克重10.6吨,乘员2人,最大时速仅有20公里,装甲厚度仍沿用了d系列坦克那样四周一致的43毫米装甲,火力则还是ft-17那门21倍径的37毫米小炮。

不列颠联盟在1925年革命的混乱结束以后,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也研发了好几款坦克,但英国的步兵支援坦克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英国人曾尝试将卡登 洛伊德小坦克以及维克斯中型坦克用来执行步坦协同作战,但效果非常不理想——低矮娇小的卡登 洛伊德小坦克根本掩护不了步兵,面对碉堡时也缺乏攻击手段,更要命的是它那薄弱的装甲很容易被重机枪子弹击穿。而维克斯中型坦克虽然装备了火炮且车体较大可以掩护士兵,但其装甲同样很薄弱,随便找一个火炮就可以把它一发撂倒。

但是进入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法兰西公社和德国之间越来越紧张的边境氛围影响,巴黎对坦克等新锐武器装备的投入大大增加,国民自卫军重新调整了他们的战略方案,并开始重视骑兵坦克和重型坦克的研发。

按照法军的观点,以高速机动作战为主、速度较快装甲较薄的坦克是骑兵坦克,以突破防线为主的坦克则是重型坦克。

在1931年雷诺公司为法国的骑兵部队设计了一款采用油阻尼水平弹簧悬挂的轻型机枪坦克,乘员2人、车重5.5吨、安装机枪1挺、最大时速高达54公里,最终被定名为amr-33坦克。amr-33的高速在法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国民自卫军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amr-33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火力太弱、装甲太薄以及悬挂不很可靠等。在amr-33的基础上,雷诺公司研发出了两个新型号,一个是仍然装备机枪的侦察坦克,另一个是装备火炮的amc坦克。侦察坦克的后续型号是amr-35,采用橡胶加强水平弹簧悬挂,稍微加厚了装甲,车重上升了1吨,最大时速也提升到了55公里。

中国也购买了32辆amr-35坦克用于研究,这些装甲骑兵的表现并不差,只是设计思想上谈不上多么先进,可随之引进中国的法式半自动炮闩、自动装弹机、英国的mk.iia比长仪、能够提高火炮射击精度的立体测距仪、可缩进车体的炮管……

大量装甲车辆和机动火炮所需要的技术,对正在萌芽之中的中国装甲兵来说,无疑是产生了巨大的启发性作用。

第六十九章 通三统

1934年年底,当王尔琢从孟加拉回国,回到总参已经迁至青岛附近的“零号国营农场”军事基地报道的时候,红军已经成立了带有实验性质的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两个坦克旅,其中一个坦克旅的参谋长还是王尔琢的同乡和学弟寻淮州。

寻淮州非常年轻,今年也才不过二十岁出头而已!当年在湖南和后来在北京读书的时候,王尔琢曾做过寻淮州的教官和导员,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以后,这个年轻后生就像坐火箭一般被国防部飞速提拔为了红军第一坦克旅的参谋长。

并且,因为第一坦克旅是新成立的部队,带兵主官的人选国防部和总参方面都还没确定下来,所以部队在组建期间一切行政事务的实际负责人也是寻淮州。

他把各项事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做事老辣兼且滴水不漏,才气纵横之处一点都不像是三十年代最常见的那种红军年轻军官,身上反而有一种辛亥时代的气质。

王尔琢刚回国的时候,到青岛码头迎接他的人,除了代表国防部过来,且和王尔琢有师生之谊的红军训练总监黄慕松以外,就是第一摩托摩化步兵师的参谋长彭雪枫和第一坦克旅的参谋长寻淮州。

寻淮州算是王尔琢的半个学生,他非常熟悉了,年轻才高,是一号天才般的人物,彭雪枫的话,王尔琢对他约莫有一些印象,好像是

马尚德的半个老乡,也是北京陆指里成绩好到别届军校生都有所耳闻的人物。

“黄总监!”

黄慕松作为红军训练总监部的部长,也算位高权重,竟然亲自来码头接送王尔琢,可见他对装甲部队的重视程度是有多高。

要知道,中央政府在把陆军部、海军部合并为国防部以后,曾对红军的领导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解放军统率机构陆续建立了八个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军械部和总财务部,另外,还有独立办公、独成系统的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等等机关。

八总部的首长,全都是对日战争时期的兵团级指战员,而且其中的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职能又陆续并入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新成立的总装备部中,到1930年的时候基本确定了红军的领导体制为四总部体制。

训练总监部则是八总部体制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部分,训练总监部的地位只低于四总部半级,下设计划和监察部、陆军战斗训练部、军事学院和学校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军外训练部)、军事出版部、体育训练局、战斗训练物资保障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