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五十六章 冲突爆发

对于要不要主动卷起这场狂风暴雨,土共高层其实争论了很久,甚至后头苏联人也紧跟着掺和了进来。

在后者看来,如今的土共已经是他们在远东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至关重要的盟友。

哪怕现在的苏联国内依旧笼罩在大清洗的阴影之中,莫斯科还是对土共表达了极高的期望——有时尺度甚至稍稍过了点头。

没办法,谁让这时的苏联举目望去,周围尽皆敌国,原本西欧这边还有个德国可以维持合作,但随着希特勒上台,苏德很快就结束了将近十年的蜜月期。

至于远东,苏日两国可谓是麻杆打狼两头怕,日本人畏惧苏联远东集团军的威势,不断加强关东军的编制,而苏联也害怕日军突然对他们孤悬在外的远东下手。

今年2月,日本关东军派出了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的阿达格多兰地区,随即被苏蒙军队击溃。

这次行动被远东军区看做是日军的报复和警告,为此,苏联人都来不及考虑土共的意见,直接与外蒙签订互助协定,同时不断加强边防。

所以要说这时候谁最期望东亚地区能够崛起一个反日势力,那必然非苏联莫属,当然,前提是以他们为主导。

原本历史上的时候莫斯科都打算和果府缓和关系了,如今见到土共愈发得势,那还不赶紧眼巴巴地凑上来。

不过相反的是,土共对于莫斯科的态度却一直非常暧昧,单看其高层干部的组成结构就知道,这是一个根植于本土的民族主义势力。

——上面那句可不是土共自己对外宣传的,而是莫斯科的苏共高层对土共的一致看法。

毕竟,谁让那些在苏联接受过培训并被寄予厚望的干部,在回到夏国之后,要么就很快被边缘化,要么就早早和共产国际拉清了界限,这种刻意独立的态度自然很难被苏联人欢喜。

但土共偏偏还就是在苏联几乎没有插手的情况下,砰地一下崛起了,铁人大叔也是一位相当实际的政治家,很快就认识到了土共的重要性,所以很快抛下成见,设法加深双方的关系。

比如各种军事、工业乃至农业方面的援助,从去年起两边就开始了深入洽谈,而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政治话题反倒很少提及,大有政冷经热的态势。

靠拢苏联,对于土共而言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逐渐成长起来之后,现在确实不用担心在高层决策中过多受到莫斯科的影响。

可是土共从一诞生起就和苏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党员都是奔着向老大哥学习的初衷加入进来的。

所以大家又怎么可能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两党的立场,甚至不少人都认为,土共和苏共就应该彻底联合起来,将赤色主义推向全球。

另外对于程刚所提供的物资,一些不明真相的中基层以及高层干部,依旧没有完全相信组织上提供的理由,而是直接认定这就是苏联同志的援助。

一切都使得情况变得尤为复杂,也让土共不得不和苏联维持着一种略有些若即若离的关系。

好在铁人同志那边对此算是洞若观火,没有太过逼迫,就把土共当个更能打的果党来对待,连常凯申那家伙他们都能捏着鼻子合作,还有谁不能合作的。

具体表现出来,就是莫斯科对于土共的大部分决策都比较尊重,或者说漠视,当然土共并不指望苏军能够帮忙对付日本人,只要后者别等到最后出手抢人头就行。

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和日本开战,莫斯科与土共之间确实存在许多争议。

苏联人的想法是让土共先统一全国,等到国内整合完毕后再与日本来一场最终决战。

而土共的意见则是趁着敌人还没完全进入战争状态,早日开启战争持续消耗其潜力,至于国内反倒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真要说起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苏联对土共的不信任。

他们总担心对方是想尽快扩大战争规模,然后迫使苏军下场帮场忙,反正到时候老大哥肯定没法作壁上观,天塌了也有高个子顶着。

——现在虽然还没有朝鲜和越南的前车之鉴,但苏联人又不是傻子,肯定会想着这一手。

只能说莫斯科一直对土共的能力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对此土共也不打算多做解释,反正就别来干预我,自己直接照着路去走就行了。

不过这种情况下,党内肯定会出现不少提出异议的同志,那么该说服说服,实在讲不通的也按少数服从多数来处理,若是再有造次,中央的权威也不是开玩笑。

此外,这时的红军战斗力确实已经足够令日军忌惮了,而这又可能导致另一个土共并不期望的结果。

若是让日本不敢轻易动手,反而专心经营满洲,那才是最可怕的。

现在东北抗日联军虽然有了程刚的支援,但在关东军不遗余力的投入下,生存空间依旧大受影响。

而日本又一直在向满洲移民,倘若让其继续埋头苦干,只要搬过去300万人口,那东北再想收复无疑是难上加难了。

还好日本军国主义已经走上极端,更还好那些贵族和财阀们也舍不得与民众分享战略成果。

所以日本根本无法像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一般,使用《宅地法》引导国内更多的贫民前去满洲开拓。

包括这大日本皇军都早已被连续赌国运的成功案例给冲昏了头脑,压根就不愿意沉下心来经营地方,心中所想只有侵略、侵略、再侵略。

而这时,土共就恰恰给了他们一个下场的机会,若是换做几十年前那些颇有手腕的政治家在位,或许还会用点别的手段来报复共党,甚至直接强忍住这口气留待将来也有可能。

但现在肯定不行了,有一有二必有三,听闻华北驻屯军连续两次遭遇共军袭击的消息之后,关东军乃至本土的日军都纷纷叫嚣着,要给那些支那赤色分子一个狠狠的教训。

即便是更为持重的高层军官,也开始说出“夏日关系已经如此恶化,用一般的手段就能调整好是不可想象的”之类言论,无疑他们都认定唯有“对支一击”方能解决问题。

而除了思想上的侵略准备外,日本人也开始疯狂了扩军备战,今年内阁就已经开始准备制定37年的军队预算,不出预料的话将会是330亿日元,相当于36年军队预算的三倍多。

同时日本也开始向“准战时体制”过渡,疯狂地从美国人手里购买废钢、石油和工业物资。

要知道,在这个年头的国际贸易,基本都得拿出真金白银这些硬通货来进行交易。

于是日本的黄金储备也开始飞速流逝,由此又导致国内出现了大面积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现象,虽然还没到再不发动战争就要破产的地步,但估计到明年就差不多了。

如此一来,红军对华北驻屯军的行动更像是一个引子,直接点燃了这个尚未装填完毕的炸药桶,距离爆炸就只差一次独走。

而以日军的尿性,这种独走几乎随时都可能发生。

果不其然,36年4月,关东军从关外调拨了一支部队前往北平以恢复华北驻军,随即没过多久便与当地守军爆发冲突。

严格来说,这次冲突的规模并不算大,在过去几年里不止发生了多少回,几乎每次都是以夏国军队的主动退让告终。

可是在红军屡次打击华北日军之后,29军方面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来自国内的抗日风潮更是不断影响这些将士的想法。

然后事情的发展便开始出乎日方的预料,原本一直低声下气的29军居然开始变得强硬起来,这态度立即就把刚来不久的小鬼子给惹毛了。

于是冲突迅速升级,偏偏这宋哲原的手下脾气是硬起来了,战斗力却一如既往的疲软,确实有不少将士一直在奋勇作战,可在气势滔滔的日军面前还是无济于事。

以北平为中心,冲突很快就变成了一边倒的局势,进而愈演愈烈起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