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四十四章 来势汹汹

虽然打算给日军搞个惊喜,但程刚这边也知道,此次的日本人确实算得上来势汹汹,说是近年来红军面对的最大挑战也毫不为过。

当时间来到35年时,相较于历史同期,土共的发展环境早就大为改善,而相应的则是果府被接连削弱,面对外敌也不知少了多少底气。

以东北军为例,原本这支军队从东三省撤出来之后,华北依旧算是他们的地盘,如于学中、王以哲等人,其实都应在平津等地驻防。

这期间东北军其实也和日军在长城一带有过数次较量,当然肯定没占着什么便宜,但好歹有个民族大义,全军上下多少还存着点回家的盼头。

一直到历史上的这一年,果府与日本彻底妥协(即《何梅协定》),将东北军大部调出华北,然后又把他们派去陕甘围剿红军,才造成了后续的一系列变化。

可是在51位面情况就完全大不相同了,32年果军在共军手中吃了个大亏,常凯申只得老老实实地向英日等国妥协,随后几乎提前三年将东北军撤了下来。

由此便造成长城以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权力真空,仅仅宋哲原的29军肯定无法填补,于是关东军便顺理成章地派人接手了。

换句话说,本时空《何梅协定》也相当于提前了三年,而且在这之后果府的妥协就一直没有停过。

为了尽快恢复和扩充兵力遏制共党,果府不仅没有给华北提供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支援,反倒不断配合日方缩减华北地区夏国军队的势力范围。

对于这时的常凯申来说,他的基本盘始终停留在江浙一带,自身实力又迟迟得不到发展,对于华北仅不过占了一个名义而已,并无多少好处。

如果换成已经基本剿完赤党的常委员长,手中权势遍及华南、华中、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勉强端得一个全国普遍认同的最高领袖,那么多少还会讲究点领袖的面子。

可现在的常凯申又有什么,好不容易整编出来的嫡系师,屡次遭到共军歼灭,每次战损之后都需要他花费真金白银来恢复元气。

但如今的匪区遍布长江两岸,大大影响了长江口的关税收入,导致江浙买办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哪怕大家为了夺回损失选择支持常凯申,那也需要他的部队足够能打,起码可以给各方提供必要的信心才行。

可随着去年那场百万大围剿的无疾而终,投注到常凯申身上的信心也每况日下。

相应的,果军能够继续组织起对共党的进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想让果府对日本人硬气起来,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犹如是一场恶性循环,当列强和财阀们的支持逐渐减少之后,果军的实力不仅未能继续向前进步,反倒开始倒退起来。

再加上遍布全国的匪区从中阻挠,果府难以将影响力向外拓展,也就无法争取到更多的信心,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颓势,表现出来,就是对内对外愈发软弱。

客观地说,常凯申也能算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甚至早年其民族主义的情绪还相当强烈,在日记中留下了不少极端愤青的言论,诸如“英夷皆可杀…英夷不灭非男儿…倭寇不灭非丈夫…”之类。

但相比于愤青,常委员长更是一个“成功”的政客,所以他行为的核心目永远都是维护手中掌握的权利。

既然四一二后果党权利权基础就是买办财阀,后者不可能对外强硬,常凯申自然也无法对日本人硬得起来。

参考28年的‘泉城惨案’前后经过,其实就能容易理解凯申公此时的立场和态度,相较之下,那个所谓的抗战领袖反倒更像是时势造英雄而已。

综合下来,现在华北一带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以长城和北平至张垣的铁路为界,关东军基本控制了这条线以北的所有地区。

同时长城以南的平津一带也有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分布,甚至在张垣这个铁路重镇,日本也安排一个驻扎了少量兵力的办事处,负责联络各项事宜。

如此一来,宋哲原的29军存在感可谓是越来越低,毕竟这本就是一支中原大战后从冯遇祥那投靠张汉卿的杂牌部队。

只是日本人看东北军不过眼,早早和果府联手把张汉卿踢了出去,这才给宋哲原提前送来了机会。

基于如此,以29军的战力实在难担大任,尤其是上头的金陵中央又不愿他们与日本人产生冲突,结果这些将士除了受上一肚子气外,剩下能做的就是不断退让和退让。

最后甚至让日本人嚣张到什么程度了呢,这次关东军针对集宁等地的攻势,绝大部分的后勤物资都不是从东北跨越草原运输而来,而是直接走铁路经平津等地运至张垣,然后再翻山送到日军前线的张北。

或许还得谢谢日本人给果府留了面子,否则真让他们连军队都走这条线过来的话,那和沦陷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这大概也是日本不愿刺激到果党以及对方身后的西方列强,毕竟任谁看到这一方案,脑海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假道伐虢’之类的例子。

而且以日军独走的传统习俗,说不得和共军的仗还没开始打,平津两城就已经陷落了,对此就连日本大本营那边,也不愿见到类似事件的发生。

如今赤夏和赤露的联合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现实,东京高层中越来越多的政客开始鼓吹与常凯申的金陵政府合作,共同对抗赤色阵营,这一倡导甚至在西方阵营中也得到了不少响应。

所以在此基础上,关东军就不得不舍近求远,先在热河集结兵力,再翻山越岭进入草原,然后沿着燕山北麓的坝上高原进驻张北,全程大约有四百多公里。

以此时草原的交通条件,可想日本人的这番舍近求远要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而那些士兵又得额外吃上多少苦头。

正因如此,关东军投入的兵力也没法无限制地递增,最后权衡下来,决定以第6师团为核心,搭配骑兵第4旅团和去年组建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同时再由第8师团在后坐镇,总计四万余人。

其次满洲、察东等地的协军自然都被关东军司令部征兆,如此大约四万左右,除了可以壮下声势外,必要时也能用来打打头阵吸引火力。

此外再考虑到共军所表现出来的航空优势,关东军还将手中的第10飞行联队(侦察机),第11飞行联队(战斗机)和第12飞行联队(轰炸机)派了出来,总共就是9支飞行中队,一百余架飞机。

虽说为了提防远东赤露的威胁,一直以来日本陆航的精华大多集中在了关东军飞行集团,可即便如此,现在日本也只是在东北布置了大约20个飞行中队,如今为了对付共军可算不遗余力了。

至于剩下的装甲车、重型火炮等装备,日本人也是卡着道路承载的极限,尽可能地往前线运输。

同时肯定也少不得走走果府的关系,通过铁路减轻更多的压力,原本按照事前协定不能运输的物资和人员,睁只眼闭只眼之下,总还是有办法的。

这便是此时红军面对的敌人,8万多的兵力,其中至少一半是训练有素的老鬼子,各种轻重火力、飞机、装甲车更是不缺。

换做其他军阀部队上阵的话,就算拿出二十多万人的大军也铁定无法取胜,一向在国内无敌手的红军又将如何,各方各派众说纷纭。

但所有人都能确信,此战或许将会奠定未来十年华北乃至整个夏国的局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