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0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卡在喉咙里的鱼刺

“中央的指示已经下来了,上头判断敌人可能会在五月底到六月初之间发动第一波攻势,具体规模暂不确定,但既然这回洋人也掺和进来,那肯定不会小到哪去。

北边会是什么情况暂且不提,就只看我们这里,敌人大概率会从潭州和洪城两个方向进发,其次还有瞿州至赣东北一线,都可能是此次反围剿的重点区域,

对了,之敏同志,红十军的情况现在如何了?要不要后方再支援你一些兵力?”

34年5月13日,考虑到局势的转变,全国各地的红色根据地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

具体到长江以南地区,湘、赣、闵、粤等省份的地方军政领导人,纷纷提前赶往锐京,最后于今天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

与会的干部主要有华南局第一书记兼红三方面军总政委彭拜(统管南方四省),华南局第二书记兼红三方面军总司令鹏石穿,红三军团司令员黄工略,政委兼副司令员刘懿,副政委。

再加上军事干部如红五军军长兼政委滕代原,红三军团参谋长张梓清等,以及其他行政干部如赣东北的方之敏、赣南的卓先圣等,所以哪怕光看这次与会人员的构成,也足以得知今天会议的级别有多高了。

这些同志当中,既有早早牺牲的,也有一直坚持到建国的,无论资历还是能力,在时下的党内都能算是上上之选。

所以中央才会放心地将老苏区交到这支队伍手中,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下阶段的革命任务,前不久还特地专门成立了华南局,统一领导长江以南的革命根据地。

华南局总部机关设在锐京,下辖赣南(包括粤北)、湘赣边、赣东北、闽西四个直属分区,以及其他零星的游击根据地,单就面积而言,足以算得上此时土共最大的地方机构。

不过因为赣江相隔以及北线的战争压力等缘故,红三方面军的总部一直分割成了两块,其中鹏石穿坐镇赣西的永鑫、平乡、一带指挥前线作战,赣东则主要由彭拜、刘懿等同志负责。

当然了,到了具体反围剿作战的时候,整个方面军依靠着便利的通信手段和一定的运输工具,还是可以较为灵活地实现各地间的调动,以确保战局不会出现大的漏洞。

真要仔细算来,北线因为有了红三军团主力驻扎,即便同时面对潭州、洪城两个方向的来敌,也可以从容面对,而赣南锐京一带则处于后方,除了需要提防闽、粤军阀翻脸之外,反倒是最为安全的区域。

唯一需要顾虑的地方,就是从鹰滩至玉杉一线的赣浙边区了,这片东西纵横并由信江贯穿的根据地,恰好就卡住了浙赣交通的节点,仿佛一根鱼刺梗在敌人的喉咙里。

从地图上看,锐京以北的广倡、南成等县基本都掌握在红军手中,随后通过资希县的山区与赣东北相连,至于西北方向的抚洲等地,则是果军进剿苏区的桥头堡(点击#号查看地图)。

由于地理上的隔离,崎岖的山路难以承担过多的后勤运输任务,赣东北与赣南之间的联系确实不如湘赣边区紧密。

毕竟后者在守住新宇、集安一线后,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借由赣江与赣南互通,而且两边向外售出的货物,大多也是顺江而下进入果统区,然后经过一通神通广大的操作彻底洗白洗。

此外,赣东北不仅要面临西边洪城方向的敌人,东边的浙省同样也是个不小的麻烦,两面夹击之下,斗争形势堪称最为严峻。

尤其是今年年初钱塘至玉杉的铁路修通之后,此地的红十军所承担的压力,更是直接陡增了两三倍,所以会议刚开始,作为华南局一把手的彭拜,才会首先向方之敏询问起了情况。

显然方之敏也是提前做足了准备,面对上级的提问,直接大大方方地笑道:

“目前来看,红十军的准备还是比较充足的,现在主要由建平同志(任军长)和米丰同志(任参谋长兼副军长)分别把手东西两个方向,如果大战打响之后,三军团能够在西侧帮忙支援一下,就更没问题了。”

方之敏的话语中透露着深深的自信,不过他也确实具备这个资格,从29年建立信江根据地开始,他们已经在此地扎根了五年之久,就算如今再困难,那也远没到当初筚路蓝缕的程度。

“这个确实可以,两位同志都是打惯了硬仗的,反正不会让敌人占到便宜就是,至于帮忙什么的,这话说得太见外咯。”听到提起了红三军团,刘懿便跟着笑了几句。

和其他几个方面军类似,如今红三方面军主要是由红三军团发展而来,其底子又可以追溯到由鹏石穿在平江起义后带上槿甘山的队伍。

再等到32年红一方面军北上,一些留在老苏区的队伍便与原红三军团混编并正式成立方面军。

之前杂糅了不少地方部队的红三军团,也趁此经历了一番大改造,然后彻底变成了一支精干之师,剩下的部队则依次编成了若干支军。

严格来说,现在红军的军团级单位其实和军级是处于同一个级别,都隶属于方面军指挥。

当然差别肯定是有的,起码在部队编制、人员训练、装备组成等地方,军团还是要远远领先一般的军,而且通常被作为野战部队使用,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执行全局战略性任务。

不过,因为赣东北的特殊性,这里的红十军既承担了一部分卫戍任务,也兼具野战职能,所以地位又要略高于一般的守备军。

在近几次反围剿作战中,红三军团和红十军互相打了不少配合,甚至再往前看,29年到32年期间的数次大仗,刘懿和方之敏也曾有过几轮合作,所以对于这些自然是轻车熟路了。

正因如此,方、刘二人的关系向来不错,听到刘懿的承诺,方之敏直接半开玩笑地说道:“好啊,那我也不跟你客气,你那支山地教导团能不能派过来跟我们交流交流?

早就听说这支部队的大名了,先进经验也让兄弟部队学习一下吧?”

“哈哈,你这顺杆子往上爬的本事,到底是从哪学来了,不行不行,教导团可是我们的宝贝,概不外借!”刘懿还没开口,他的搭档黄工略便连忙笑着拒绝了。

这也不是他俩抠门,这里提到的山地教导团可是堪称红三军团的种子部队,专门用来培训精通山地作战的优秀战士,这两年里向外输送了不少人才。

对于这支能下金蛋的母鸡,刘懿他们又怎么可能肯将其调到别人麾下。

不过本来方之敏也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笑骂对方抠门之后,便就此岔开话题,继续介绍起了赣东北目前的情况,大概总结的话,应该是“形势严峻,局面可控”吧。

两年前,在中央红军掀起湘鄂赣会战之际,红十军奉命深入浙西地区吸引敌人注意,后来成功攻克了瞿州城,一度吓得浙东多地人心惶惶。

虽然在敌人的回援下,红十军还是不得不撤了回来,但趁着这个机会,又向东拓展了好大一片根据地。

全盛时期,从鹰滩往瞿州,整个浙赣边界的交通重镇都掌握在了红军手中,实力得到了大幅扩充。

不过此地的先天劣势也是极为明显,腹背受敌加上远离后方,只适合安排一支偏军,而承担不起更重要的战略任务。

所以最近一两年里,红十军不得不放弃了东侧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转而向南北两面的山地发展,包括瞿州一带的兵力也早早撤出了。

这里又不得不承认江浙集团的财力着实雄厚,而且他们对于卧榻之敌的忌惮也要远胜于周遭。

在多方势力的关注之下,从钱塘到玉杉的轻便铁路,算得上果党极为难得的交通政绩了,同时还实实在在地给赣东北根据地构成了威胁。

虽然红十军不是没有派出队伍干扰铁路的修建,但果军安排在此的部队也不是吃素的,相较于三方面军旗下的兄弟部队,红十军的底子到底还是弱了些。

不过进取虽难,守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经过这几年的辛勤建设,赣东北根据地已经在附近的山区发展了好几处后勤基地,依托山地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可是红军的拿手好戏。

这同时也是土共目前的固有套路之一,在以往的战争中堪称无往而不利。

与果军的步步为营,以城镇作为主要出发节点的战斗风格不同,红军既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心疼县城里的瓶瓶罐罐。

而敌人若是真敢跑到山里来攻击红军的后方,那可就真能见识到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了。

如此一来,反而是信江诸县的商户们最先遭了殃,用自己的惨痛经历,证实了什么叫做兵过如篦。

如铅山、戈阳、横峰等地,早在明清时期,就因为坐拥浙赣贸易而繁荣一时,现在虽然因为时代变迁而衰退不少,但仍然算得上赣省有名的商业重镇。

可是从江浙跑过来的大头兵可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只想着怎么才能捞到好处,反正赣人遭的殃,和他们浙人又有什么关系。

结果来回折腾了好几次后,原本对土共噤若寒蝉的小商小户最先坐不住了,竟然主动干起了跟红军通风报信的活计,为的就是早点把来犯的遭殃军赶出去,好尽量减少点损失,不得不说也着实是件奇葩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